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处于正常速度区间

不久前,统计局公布了中国前三个季度的经济发展情况。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三季度同比增长4.9%,比上季度回落达3个百分点。从增速上看,经济增长速度回落趋势比较明显,这与全球经济发展步调是一致的。 

  如果做更深入的分析,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很大程度上与主动经济转型提速有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动能并没有减弱。各级政府尤其加大了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加强限购限售、发布二手房指导价、打击学区房炒作等全国性的楼市调控措施频繁出台,坚持“房住不炒”的目标非常明确。据统计,截至9月底,楼市调控次数已经高达482次,远超2020年同期水平,导致购房者持币关注氛围浓厚,部分热点城市的房屋成交价格开始由升转跌。比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的二手房价格环比增速分别由8月上涨0.4%、0.2%和0.5%,转为9月份下降0.2%、0.6%和0.4%,深圳的下降幅度更是扩大0.1个百分点,大部分重点城市成交量也大幅减少。 

  房地产市场由热转凉以及出台的三条红线等措施,极大影响到房地产商拿地和投资的积极性。1-9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4.5%。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3.3%,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幅也均比前几个月有明显下滑。长期以来,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不过随着房价的持续上涨,泡沫化现象开始出现,中国政府主动加大调控力度,降低房地产增速。由于房地产涉及到众多行业,这些措施必然对经济增长带来明显短期效应。 

  影响到经济增长的第二个因素,是疫情冲击下带来的全球物流紊乱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包括欧美在内的大多数国家虽然已经逐步放开国内经济,但是企业生产经营还是很难全面恢复,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有增无减。同时,其国内物流却很难跟上,一方面众多集装箱都堆积在港口难以疏解,另一方面中国等出口国集装箱一箱难求,海运价格大幅飙升。 

  同样,由于各国应对疫情释放出大量流动性,极大推高了煤炭、石油、铁矿石等商品价格,加剧了企业原材料成本的压力。尤其是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来说,虽然外部需求增大,但是外部环境变化剧烈,使其难以应对,陷入增收不增利甚至亏损的境地。中央和国务院召开多次会议,解决物流以及大宗商品相关的问题,已经取得了积极效果。不过,如果全球经济形势不能完全好转,中小企业面临的这种困难很难完全消除。 

  由以上可以看出,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原因包括主动因素和被动因素。从总体上看,被动因素主要是由新冠疫情和国际经济形势造成,虽然比较严峻,但是负面影响正在被中国政府出台的各种措施抵消,正逐渐弱化;整体上看,经济增速下滑实际上是主动因素起主要作用。中国经济转型到了关键时刻,这次疫情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而促使中央政府下定决心加快增长方式转变。 

  其实,这次经济数据还透露出很多积极信号。一方面消费有加速回暖的趋势,9月份社会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4%,较前值增加2.9个百分点。作为超大型经济体,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由于中国执行最严格的疫情防控策略,疫情以来居民消费持续低水平徘徊,但最近几个月数据显示增长加速。这一定程度上跟国内疫情形势稳定、社会生活趋于正常有关,不过归根结底与居民收入关系更加直接。比如,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市居民,二者差距不断缩小,社会消费的总潜力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规模以上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其中9月份环比增长0.05%。高新技术企业效益增长更加明显,1-9月份,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2.5%、57.8%、43.1%,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28%。企业效益增加,必然会加大对研发、员工福利等领域的投入,有利于企业可持续良性发展,反过来也有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持续提高。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并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在一步步地加紧落实和实现,暂时的增速回落是经济转型中的正常现象,经济增长的动力没有消失,只是转向科技含量更高、更绿色以及更协调的发展方式。无论纵向还是横向来看,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速仍然处于较高水平的正常区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加速,未来增长的速度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作者:卞永祖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研究员

链接: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处于正常速度区间_今日中国 (chinatoda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