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敲定“十四五”国资布局优化路线图
国资布局的调整优化是国企改革发展的“重头戏”。《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近期以来,多地相继出台“十四五”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相关规划,勾勒产业发展蓝图,提出打造数个千亿级产业集团等计划,一系列重大项目将加速落地。作为重要举措之一,重组整合酝酿更多新动作。
作为第二批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试点之一,近日浙江杭州综改试验工作正式启动。实施方案把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列为首要任务,提出推动省市国有企业加大对智能交通集疏运体系、能源安全保供体系、现代物流体系、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和油品全产业链等关键领域的投资等一系列举措,到2022年力争区域内省市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净资产分别超过5.6万亿元、1.8万亿元,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千亿级企业达到10家。
“今年以来,随着国企剥离办社会职能和基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有资本具备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流动配置的条件,地方也深刻意识到转型升级与国企深化改革之间的紧密关系,大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长期从事国企改革研究的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昌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期以来,四川、黑龙江、山东等多地的“十四五”国资布局优化路线图相继浮出水面。《“十四五”黑龙江省国资系统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规划》和《黑龙江省国资委出资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做强交通与基础设施、能源资源与化工、农林绿色生态产业、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板块”,推进地方国有企业“百千万”工程和“百大项目”建设。
山东规划到2025年,省属国资国企要基本完成产业结构调整,90%以上的省属国有资本集中在“十强”产业和基础设施、重要矿产资源及公共服务领域,“十强”产业利润占省属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力争达到60%。四川从产业、区域、资本、企业、合作等方面明确了推进布局结构调整的重点举措,力争“十四五”末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达到17万亿元、2.2万亿元、1800亿元。
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加速推进。福建省水投集团整合重组方案获批、福建省能源集团与石化集团整合重组成立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近日,福建国企重组整合动作频频。
浙江杭州明确以省市行业头部企业和上市公司为主体,推动国有资本产业向专业化集中、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重点研究推进科创服务、要素保障、产权交易等领域和若干特色优势产业重组整合,适时探索组建科创集团、人才集团,加强与国家管网公司合作推进省级天然气管网公司改革重组。
在重组整合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之间的一些壁垒被逐渐破除。“央地合作的例子明显增多,越来越多地方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都有中央企业参与。”中国企业联合会国有经济研究智库研究员刘兴国称。
例如,辽宁沈阳在推进鞍钢重组本钢并实施本钢集团混改的同时,提出推进沈鼓集团引入央企等战略投资者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推动太平湾合作创新区打造国资央企合作经济飞地,加大中央企业在辽宁产业布局力度。
陕西西安提出,打破区域内国有企业隶属关系壁垒,以产权为纽带,通过实施股权多元化或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推进央企、省企、市企的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优秀企业家集中。以优势企业为“头雁”,集中区域内资源,打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现代物流和新材料5个千亿级产业集团。
朱昌明指出,“十四五”地方国企重组突出战略规划引领,推进产业集群培育与发展,而且重组方式趋向多样化,既有市场化的股权并购、增资扩股、吸收合并、出资新设,也有国有产权划转、产权托管等传统整合手段。同时,地方国资委加大授权力度,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等成为地方重组整合的主要平台。此外,地方国企通过重组整合降杠杆减负债,加快清理退出“两非”(非主业、非优势)、“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切实降低了地方国企的经营风险。
刘兴国认为,未来涉及国企的并购重组可能会趋于常态化,市场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地方国资委发展战略的改变、企业发展能力的转变,都可能导致企业实施并购重组。所以,并购重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同时,市场化的并购重组将显著增加,参与方也将更加多元化,本地国有企业、外地国有企业、中央企业、民营企业甚至外资企业,都有可能参与到地方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之中。
朱昌明建议,未来要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国企重组方式升级,并且要更加注重国企重组后的实质性整合工作,应通过深化企业产权、公司治理、经营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推动重组后的企业实现真正融合,进而公司治理走向规范、经营机制更加灵活、风险管控能力增强,实现国企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的转变。(记者王璐)
链接:http://www.chinatoday.com.cn/zw2018/jj_4978/202109/t20210915_800258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