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我愿意见到中国继续扩大开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欧中建交45周年,这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既经历了新冠疫情、美国大选等,也见证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签署和“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完成。欧中经贸合作是在华欧盟企业关注的头等大事,正如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先生所言“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外资准入,对接国际标准,这为欧中双边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欧中经贸关系积极向好
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数据显示,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欧中贸易额持续增长。2019年贸易总额达到7051亿美元,是2001年的9.2倍,是1980年的近250倍。2020年,欧中贸易在全球贸易额下降15%的情况下也逆势增长了3.5%。
目前,中国日均向欧洲出口价值10亿欧元的商品,而欧洲对中国的日均出口也增长为5亿欧元。有许多优秀的欧洲投资者长期活跃在中国市场。根据2020年12月上海市政府公布的数据,目前上海有87300家企业,其中10400家为欧洲企业,14000家来自美洲。这些外商直接投资占上海市GDP的25%,上海市雇员的11%来自外企,约66%的贸易30%的工业产出均由外商完成,税收的1/3也来自外商直接投资。对此,伍德克先生评价说“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欧洲企业不仅仅是上海的宾客,而是与这座城市的利益紧密相关。”
2020年9月14日,欧中双方成功签署了“地理标志协定”,将中国和欧盟两地各100种受到地理标志保护的地方名产纳入保护范围。在中国可以吃到欧洲特产的放心食品,同样,在欧洲也可以享用原汁原味的中国地方名品。此协定将确保来自欧中的各100个地理标志在对方市场上得到保护。其中包括:中国的郫县豆瓣酱、安吉白茶、盘锦大米、安丘大姜等,也包括欧洲的卡瓦酒、香槟、费塔乳酪,爱尔兰威士忌,慕尼黑啤酒,意大利熏火腿、普罗旺斯酒等。
对此伍德克先生认为“这个协定对双方都具有非凡意义,因为欧洲并未与美国有过类似的协定,并且这个协定也有利于加强欧中之间经贸往来。” 根据欧委会官网12月11日消息,2020年1-8月,欧盟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额达112.13亿欧元,增加27.67亿欧元,同比增长32.8%;进口额达35.32亿欧元,减少5500万欧元,同比下降1.5%。欧盟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顺差达76.81亿欧元,同比增长58.23%。
投资协定意义重大
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7年的磋商相当漫长,但一份强有力的协定将等于一份强有力的声明,表明欧中建设性的接触能够开花结果。
为何投资协定对于中国和欧盟而言都如此重要?伍德克先生指出“事实上,投资协定的核心并非在于投资,而在于市场准入,它将进一步为欧洲的金融与保险机构、服务商与制造商打开中国的大门,希望这份协议能让欧洲企业得更多市场份额。”
伍德克先生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的体量已经非比寻常,几乎与欧洲和北美市场相当,这是中国市场逐步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但是中国经济的开放仍存在很大的空间和潜力,一些行业领域甚至还没有对外资开放。举例而言,外资银行资产占中国市场的1.7%,而其中欧洲银行仅有0.2%。不过在某些行业,欧洲企业却也拥有着较高的市场份额,如汽车产业。因此,伍德克先生认为“中国应着力于继续深化市场开放,中国消费者也可以从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益。”
中国大陆有整整14亿人,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但中国欧盟商会与中国政府一样更关注的是人均GDP指标。“我愿意见到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人均GDP实现腾飞,由此创造出更大的市场空间。”伍德克先生强调。
未来合作空间广阔
伍德克先生认为欧洲企业的下一步目标是更多地参与服务业,例如交通运输、法律咨询、旅游等。他认为欧洲企业在服务业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将欧洲的服务行业引入中国可以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例如,中国社会正在面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威胁,而在如何照顾老龄人口方面,欧洲的服务业已经积累了相对丰富、成熟的经验,可供中国借鉴。
谈及未来,伍德克先生指出“欧中合作有着良好基础,双方均受益于全球化发展,而且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在当下多边主义受到冲击、世界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欧中双方更应在世贸组织改革、全球抗疫等问题上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双方在绿色低碳经济、数字经济等方面也有很大合作空间。通过加强经贸合作,有助于在疫后共同维护欧中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链接:中国欧盟商会成立于2000年,经过20年的发展,商会成员由创立之初的51家增长到1700多家,在中国9个城市设有7家地区分会,目的是表达欧盟在华企业在中国的呼声,倡导并促进成员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注:此文根据伍德克主席在“2021年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上的视频演讲编辑而成。
链接:http://www.chinatoday.com.cn/zw2018/jj_4978/202101/t20210113_800232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