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来源:今日中国作者:卞永祖

  2024年4月,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作关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和整改问责情况的报告时指出,适时合理调整国有金融资本在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比重,集中力量打造金融业“国家队”。这正是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的有力呼应。

  2023年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目标进行了全面阐述,提出了金融强国所具备的核心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此六大核心要素均与金融机构密切相关。因此,在新时代建设和发展强大的金融机构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前提和基础。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势在必行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金融发展尚不能与经济地位相匹配,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势在必行。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一论断实际上阐明了金融与经济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关系。

  一方面,金融不仅充当着中介角色,还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理财需求,促进财富的合理分配和积累;同时,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使资金可以更高效地流向那些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尤其在信息化时代,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金融业作为信息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其海量数据充当着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只有一个国家拥有发达的金融体系,才能及时掌握本国和全球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从而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

  另一方面,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还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企业通过分析金融体系内的海量数据,寻找机会和规避风险。即使发生风险,发达的金融体系仍然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合理的资金支持,为其平稳度过危机提供帮助。

  更重要的是,金融还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金融话语权的增强意味着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为本国经济发展塑造更友好的外部环境。

  纵观历史,在荷兰、英国、美国等这些曾经和现在的经济强国崛起过程中,金融无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荷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证券交易所;英国率先建立金本位制度,将英镑打造成为国际货币,建立了全球货币市场。同时,发达的金融系统也为这些国家带来巨大利益,比如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这种金融优势使得它们能够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实现长期的繁荣和稳定,这从另外一个维度说明了金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金融机构快速崛起

  建设金融强国必须有强大的金融机构,否则就会是“镜中花、水中月”,再好的蓝图也难以实现。

  具体来看,金融的所有功能都是通过金融机构来实现的,无论是为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活动,还是为企业发放贷款、票据贴现等间接融资方式,都离不开投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

  另外,企业在做相关投资决策时,需要了解成本、收益、风险等信息。金融中介的出现实现了信息搜集的规模经济,降低了企业信息搜集与分析的成本,并使其显性化。这提高了资金进入收益最高的行业与企业的概率,提高了投资回报率,并促进了整个经济体生产率的提高。

  由此可见,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强大的金融机构,它们是金融体系的核心支柱,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信用体系建设、金融创新、提供金融服务、提升国际竞争力、支撑金融市场运行和应对经济危机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金融机构也在快速崛起,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对金融机构的准入和监管日趋严格,金融机构在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及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方面进展迅速。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市场,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的排名,在世界前十大银行里面,中国有五家位列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已经连续11年位居榜首。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2024年前四个月,银行为居民和企业的融资规模占到了整个社会融资规模的八成。

  此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底,中国A股上市公司达到5335家,总市值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额均占据世界第一位,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融资额占据世界前二位。同时,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断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落地。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大批如中金、中信等有实力的投行企业。根据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有证券公司140家,公司总资产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近36万人。

  虽然中国保险市场规模与上面两个市场相比相对较小,但是发展迅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截至2023年,中国保险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9.38%,其中,2023年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37%,均超过当年GDP的增长速度。同时,为金融市场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律所等中介机构也在快速发展。

  有较大提升空间

  当然,需要看到的是,中国金融机构大而不强的特征仍然比较明显,在建设金融强国的进程中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际化程度不高。中国已经涌现出像华为、海尔等一大批走向国际舞台的优秀企业,但是金融机构走出去的步伐相对较慢,与美国、英国等金融发达国家相比,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较弱。这不仅难以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提供金融服务,也不利于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内话语权的提升。

  其次,中国金融机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些金融机构过于追求高收益,不惜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国家并不鼓励的领域,甚至对客户许诺不切实际的高收益,将风险防控置于脑后,也为自身发展留下隐患。

  另外,中国金融信息服务机构发展相对落后。有别于其它行业,金融机构不仅是资本的中介,同时也是最终的信息中介。中国企业和居民接收的大量金融信息来自于境外机构,在目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不确定性时期,有可能增加中国维护经济金融安全的难度。

  当前,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系正面临越来越多的信任危机,这为中国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这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与西方金融发展之路的根本区别,也决定了打造金融业国家队是金融机构发展的主要方向。相信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中国金融强国的建设步伐会越来越快。

  卞永祖 《管理现代化》杂志常务副主编

链接:http://www.chinatoday.com.cn/zw2018/jj_4978/202405/t20240531_800367682.html